成人午夜精品福利视频-三上悠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-向井蓝被黑人中出的人妻-日韩精品中文一二三区

國內外案例講述歷史街區如何再造活力

2016-08-03 09:48:42    作者:鄭憩     來源:清華旅游規劃     瀏覽次數:

  案例:臺北保安宮歷史地區

國內外案例講述歷史街區如何再造活力

  保安宮俗稱大龍峒大道公廟,位于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上,主祀道教保生大帝,是大龍峒當地的信仰中心。保安宮地區為臺北市早期發展主要據點之一,也是深具歷史文化資源地區,除有形文化資源外,還包括保安宮及孔廟慶典、民俗信仰、地方歷史事件等無形文化資產,以保安宮年度慶典保生文化祭最具特色。

  保安宮地區再生的社區參與連結4種行動者及其網絡,在保生文化祭中分別扮演不同角色:

  1)慶典繞境活動之參與:首先系保安宮所轄民俗藝術網絡,包括傳統藝文與祭祀團體、地方民俗樂團、相關地方廟宇、志愿性藝文組織與信仰組織;

  2)家姓戲之參與:保安宮負責邀請臺灣專業性、社區業余傳統戲曲團體以及地區性學校藝文社團;

  3)都市行銷活動之參與:臺北市政府動員內部行政機構,包括市發展局、文化局、民政局、大同區公所等共同參與慶典規劃,并由政府制作廣告用于平面與電子媒體宣傳;

  4)地方社區專業者與義工組織之參與:提供社區居民自我展現之機會,參與范疇包括傳統文藝活動(如南管樂團、歌仔戲)及社區文化教育服務(保安史跡解說、健康教育講座、圖書館設置)。社區居民是義工組織主要來源。

國內外案例講述歷史街區如何再造活力

  臺北保安宮文化節公眾參與網絡

  當地政府與當地的社區團體的合作關系主導了保安宮的再生項目。當地政府改變傳統層級管理的方式,采用合作治理的管理體制,協調三方面的關系:寺廟-社區-政府,這三者在文化動員與環境改善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地方政府聯合其他兩者以一種新的“協同治理”進行“社區為基礎的文化規劃”,并且調動媒體和旅游產業等公共資源,來共同提升保安宮的形象以及文化節的影響。

  保安宮遺產保護的策略在2003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保護獎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,保安宮再生的成功源于采用公眾參與發揮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。

編輯:lianqi

凡注明“風景園林網”的所有文章、項目案例等內容,版權歸屬本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者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風景園林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相關閱讀